袁先生是脊椎恶性肿瘤脊索瘤的患者,脊索瘤侵蚀了五块椎骨。从医学上讲,除了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没有其他方法。切除肿瘤意味着切除脊柱的一部分。
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教授为袁先生成功植入3d打印多节段胸腰椎,并在他的脊柱上完成了19厘米长跨度的支撑,以替代完全切除的椎体。
经过6个多小时的手术,袁先生被推出了手术室。由于术中出血量少,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未将他推入重症监护室,直接返回普通病房。
“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形状和长度与五个椎体相似的人造椎体。”刘表示,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重建脊柱结构,完成内固定。有了这种形状和功能与人体原始解剖结构相似的人造脊柱,病人最终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站立起来工作和生活。
刘说,人工椎体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可以在病变切除后放置在相邻椎体之间,可以起到可靠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同时,金属3d印刷的人工椎体与后方内固定结构之间的连接经过特殊设计,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可以说是力学性能的质的飞跃。
该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人工椎体被设计成微孔结构,类似海绵,类似于骨小梁。有了这种骨小梁,来自相邻正常椎体的骨细胞可以生长到骨小梁中,最终整合成一个骨小梁,从而实现骨整合。刘说,只有从事脊柱肿瘤治疗和研究的临床医生才能想到并最终设计出这种创新的术中装置。
据介绍,其实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量身定做”,设计的人工椎体可以在3d打印设备上十几个小时内制造成型。除了外形上的优点外,在人工椎体上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与脊柱后内固定系统相连的特殊装置。这种前后一体的设计大大增强了人工椎体的支撑和固定能力,保证了患者术后能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走。
袁先生只是许多需要治疗的病人之一。据报道,人工椎体是一种金属3d打印人体植入物,已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注册和批准。这意味着以前什么也做不了的病人可以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治疗。
我国开发的科技产品用于临床,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享受到了医学科技创新带来的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好处。以3d打印为例,相关产品的价格不会高于传统产品,因为其成型过程快速、一次性。
专家指出,3d打印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中医药实现从跟随到超越的难得机遇。以骨科为例,面对近年来逐渐成熟的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全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骨科在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列。2014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实施了三维打印人工轴置换手术。今年年初,完成了6个案例,技术已经成熟。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
据业内人士介绍,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使中国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掌握了新一轮全球医学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并从跟随世界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转变为引领世界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激发临床医生的创新活力。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深厚临床实践和创新潜力的精英人才。一旦医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中国的医学科技创新就会硕果累累。(王君平·杨东平)
编者:耿培
标题:3D打印脊椎成功植入人体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