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6字,读完约3分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败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在国有企业中很明显。在一些企业中,几位总裁被一个接一个地调查,在一些企业中,有10多名中层干部落在后面...大量案例证明,一旦监督被削弱和缺位,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滋生腐败。
权力失范是由于缺乏监督。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经历了“倒闭模式”和“系统性”腐败,内部纪委(纪检监察组)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根据要求,国有企业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律检查小组)。但是,一些企业纪委(纪检监察组)没有强烈的存在感。监督者害怕失去“选票”,监督者害怕破坏“和谐”,监督者害怕穿“小鞋”。久而久之,个别国有企业成了少数人的“独立王国”,有的把企业账户当成私人“提款机”,有的武断决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有的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少数国有企业纪律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不作为,导致企业内部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结果往往是“一个一个地查”。
为什么一些企业纪委(纪检监察组)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监督作用?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党的领导被削弱,经济发展被片面强调。人们认为过多的监督将制约发展,因此纪律委员会(纪律检查小组)被边缘化;一些企业纪律委员会(纪检监察组)力量薄弱,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监督成了“副业”;一些企业纪检监察人员跟不上纪检监察和责任追究的新要求,业务生疏、监管不力或水平不高,案件得不到处理;此外,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委员会(纪检监察组)都是由企业内部产生,由同级党委领导,因此“板着脸”、“睁大眼睛”很难做到,容易陷入利益冲突...各种因素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纪委(纪检监察组)无所作为或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国有企业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纪委(纪检监察组)提高了政治觉悟,明确了责任定位,主动出击,抓早抓小,国有企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有少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意识薄弱、能力不足、综合治党不力,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以完成他们的使命。
“如果混乱要持续下去,它将从秋天开始,如果你在秋天看它,它将是一件大事。”为促进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国有企业,企业纪委(纪检监察组)必须解决监督不足甚至监督缺失的问题,做好啄木鸟,关注关键人物,防止权力失范,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为明朗的环境。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6日,第17版)
标题:国企纪检机构要当好“啄木鸟”(红船观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