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1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重大项目办公室了解到,截至昨天,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部分区域实现了正负零建设,国家速滑馆“破土动工”。根据计划,到今年6月底,国家速滑博物馆将完成所有地下结构的建设,并开始进入地上主体结构的建设阶段。今年,主体工程将于2019年底完成并基本完成。
昨天,市重大项目办公室还首次公布了国家速滑博物馆的四大设计亮点。双曲线鞍形索网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而且12000平方米的冰面也将是亚洲最高的。
马鞍型屋顶是世界上最高的体育场和体育馆
在椭圆形的“冰带”上方是一个双曲线鞍形屋顶。该屋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盖,长跨度约200米,短跨度约130米。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模拟了数千种不同的工况,双曲面结构的用钢量仅为传统钢屋盖的四分之一左右。同时,国家速滑博物馆屋顶选择了电缆网方案,也是出于节能、环保、节材的考虑,符合绿色奥运运行的要求。
北京建筑学院建筑师方正介绍说,国家速滑博物馆的22条“冰丝带”全部印有晶莹剔透的超白玻璃釉,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同时,“丝带”本身不仅是幕墙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到遮阳和节能的作用。3360块玻璃拼接成一个椭圆形表面,外观自由而光滑。事实上,经过建筑师的几何逻辑优化后,内外表面采用相同的曲率半径,曲面玻璃板的数量不超过50%。
12000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
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特别采用了全冰设计,12000平方米的冰面是亚洲最高的。
北京建筑学院设计师李丹介绍,在国家速滑博物馆的设计中,观众和冰的温度和湿度是分开的,观众可以在舒适的温度下享受比赛,而比赛场馆的冰温可以根据冬奥会比赛的要求进行精确控制,为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提供场馆保障。
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也是一个智能场馆,一个全新的“bim操作和维护系统”和“定位和导航系统”已被引入场馆。在未来,运动员和观众都可以在进入场馆后通过手机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并匹配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同时,速滑馆可以为观众提供各种座位信息服务。
今年九月,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从地面升起”
北京国有企业副总经理、国家速滑博物馆董事长吴晓楠表示,作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博物馆将于今年6月完成地下结构,主体结构将于今年9月完成,真正“从地面升起”。今年12月,“织篷”开始,屋顶索网结构工程竣工。幕墙施工将于2019年6月完成。被称为“冰带”的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开始飞行。制冰项目将于明年10月完成,以实现“最快制冰”。到明年年底,该项目将基本完成,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场馆,与国家体育场的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的水立方一起,形成世界上第一个“双奥运之城”北京。
照片由李天吉/北京城建集团提供
标题:国家速滑馆“破土而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