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不良压力总体可控,但仍存在反弹压力。此前,银监会发布了新的规定,以降低对银行准备金的监管要求。专家认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清理不良贷款。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除了传统的表内核销外,市场化债转股等创新渠道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因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是抵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最近表示。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不良压力总体可控,但仍存在反弹压力。此前,银监会发布了新的规定,以降低对银行准备金的监管要求。专家认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清理不良贷款。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除了传统的表内核销外,市场化债转股等创新渠道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不良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
王肇星表示,银监会要求银行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不良贷款情况,包括分析确认后及时处置部分相关贷款。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贷款利息余额为3.41万亿元,贷款利息率为3.49%。
根据公开信息,上市银行的大部分不良资产都有所改善。例如,平安银行最近发布的年度报告(000001)显示,截至2017年底,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0%,同比下降0.04%。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业风险可控,运行稳定,但仍存在诸多隐患,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许多专家指出,中小企业产生的不良贷款和“两高一盈”今后应提高警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目前的不利压力仍集中在那些在早期积累了更多库存、受经济周期和供应方结构改革影响较大的行业。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麒麟表示,在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量稳定的背后,存在一个结构性分化的问题,即大银行表现良好,而中小银行改善有限。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企业往往注重“门到门”,中小企业往往对应中小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缺乏技术溢价和规模优势的中下游中小企业面临高成本、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恶化和未来更大的不利压力。
加速不良处置材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监管要求的通知》,下调了对商业银行拨备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范围内遵循“同质相似”、“一线一策”的原则
王肇星表示,由于银行过去几年经营状况良好,银监会最近调整了拨备覆盖率,银行对贷款损失做了大量拨备。目前,整个行业的供给水平超过180%,远远超过国际水平。因此,适当降低拨备要求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中国证券(港股06066)首席银行分析师杨蓉表示,“加强不良贷款处置”是该文件最重要的目的,降低拨备监管要求可以加快银行隐性不良贷款的释放。
“过去,银行将一些不良贷款隐瞒为真实、正常的存款,不仅占用了存量贷款额度,还占用了新的贷款资源。”曾刚指出,坏账核销发放后,贷款资金可以转移到更新更高的配置领域。因此,利用计提坏账准备可以盘活银行的贷款资源,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银行的长期效益产生较长期的影响。
创新不良处置渠道
曾刚介绍说,在处置不良贷款时,目前的主要渠道是银行依靠利润和拨备进行核销。批量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也是一种常见的模式,但与规模相对较大的不良银行相比,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能力相对有限。此外,债转股在未来可能会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李麒麟指出,近年来,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力跟不上不良资产市场的扩张,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实力长期以来无法及时有效消化不良资产。为此,银监会批准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省(市)范围内批量购买金融不良资产,帮助处置规模不断扩大的不良资产。未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应把握各自的优势,迎接不良处置的盛宴。
此外,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银行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旨在解决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分析师指出,债转股有助于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处理不良资产的灵活性,从而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李麒麟介绍说,中国也在积极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虽然仍面临规模小、品种少、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定价困难、机构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但处置不良资产的潜力和前景不容低估。未来,随着监管部门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支持和放开,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将继续扩大,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蓝海。
标题:拨备要求“松绑” 银行不良处置提速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