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正是中医药界近年来所努力争取的,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好处。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部长频道”上说,要积极推进中医药“走出去”,这有利于全人类的健康。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这对正在走向全球的中药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中医药“走出去”势头强劲

近年来,中国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这是我国首次发布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中医药发展实现了中医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出海,王国强在“部长频道”上列出的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中医药能治病、防病,在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在中国的海外传播发展良好。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地区当局签署了86项合作协议,推动建立了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2017年,中国中药贸易增长喜人。据医疗保险商会统计,2017年中国中药贸易总额为51.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5%。其中,出口额为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同比下降9.13%,增速喜人;进口总额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06%,远远超过2016年14.50%的同比增幅。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除中药产品外,中国的中药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00名中医临床医生被派往中国,占派往国外的医务人员总数的60%。60多家中医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保健机构和中医研究中心,年接待量达25万人次。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遍地开花

中医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国元素。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向世界出口针灸、中医和中药,并从其他国家带回南方医学和阿拉伯医学。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医疗保险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一作用再次凸显,中医药得到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人民的广泛认可。疾病没有国界,医疗没有国界,疾病谱的变化正迫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心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各国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方法技术,如养生、防病和早期干预、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它对预防慢性病的爆发和延缓慢性病的发展有很好的疗效,并能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于志斌说,在中医药国际合作的特殊支持下,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岸建立了32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在中国建立了32个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先后制定和颁布了20多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中稳步发展。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国际准入壁垒亟待解决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医药的国际获取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谈到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时,王国强表达了上述观点。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对此,于志斌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坦言,正如王主任所说,文化障碍是最大的障碍。与西医相比,中医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对于完全由西医主导的欧美市场,整体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相对难以理解。因此,西方主流国家没有给予中药药品的地位,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中药产品注册准入壁垒、后监管、gmp认证互认等。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如何消除这些障碍?于志斌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推进海外中医药国家立法,命名药品标识,并采取正式渠道;二是促进资本走出去,打破技术壁垒。通过海外收购植物医药企业或相关医药企业,融入西方医药监管体系,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转让产品配方和技术,实现生产本地化。最后,实现中医药的全球资源配置,实现中医药的全球化;第三,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在中国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海外中医药教育、培训、宣传和推广,形成了当地人的自发需求。中医药是在中医药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协同发展,共同造福海外人民。

标题:中医药“走出去”还需破浪前行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