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门头沟游览峡谷、寻找古庙、欣赏奇松是个不错的选择。门头沟山区是全市唯一的纯山区,占全市面积的98.5%,自然文化景观以“三山两寺一溪一湖一河”为代表。但就在十年前,它还是一个矿区,煤矿遍布山野。跟随北京生态建设和城市转型的脚步,门头沟完成了华丽的转折,牢牢守住了北京西部的生态之门。
"武进无处不在,白豹山水相连."门头沟煤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辽代。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靖西自然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数据显示,从1960年到21世纪初的40年间,门头沟当地的原煤产量平均占北京煤码头消耗量的60%左右。当时,门头沟自豪地给北京带来了一盆“火”。近年来,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门头沟的使命发生了变化。它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煤炭,而是郁郁葱葱的山脉、河流和碧波荡漾的湖泊。进入新时代,门头沟被正式列为“生态保护开发区”。在全新的功能定位下,这片热土逐渐调整了发展模式,关闭了一批煤矿。
告别“一盆火”,种下“一片绿”。对门头沟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煤形成了一个45平方公里的空地下矿区,有害区面积为55平方公里;历史遗留下316个废弃的地雷,造成了12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这份2005年的调查报告列出了一系列“被摧毁”的数字。承担起生态保护的新使命,关闭煤矿只是第一步,而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再造绿色山川是关键。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的石头以前是一个一个地挖出来的,现在要从土地的一边填进去。”十多年来,正是本着这种龚宇移山的精神,数百万亩植树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恢复、永定河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等项目有序开展,一幅全新的北京西部景观图景逐步展开。
青山和青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门头沟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地居民仍然“依山吃饭”,但他们过去常常在空烧田吃山,但现在他们“丰裕地”钓鱼,在“保护”森林的情况下打猎。门头沟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开辟了特色产业、特色林果业、户外运动等新道路,可谓“绿见金”。当地人哀叹道:“这次道路是对的!”更有价值的是,在顶层设计中,北京从全局出发,对生态保护区给予了多重保障——把生态指标作为工作考核的重中之重,建立山地生态林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一系列脚踏实地的措施,让保护环境的人不会受苦而是受益。
从“一盆火”到“一片绿”,门头沟命运的沉浮有力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整个城市的大棋盘上,不同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在规划自己的发展时,都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不仅要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清全局,还要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事情做好。作为“棋盘”的一部分,甚至是“棋子”,应该提倡什么,放弃什么,应该推迟什么,应该放在全局中分析。各区坚持与时俱进,这不仅能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也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余兴)
编辑:张静文
标题:从“一盆火”到“一片绿”的启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