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2字,读完约9分钟
她是一位受到曹禺、郭汉城、吴祖光等老一辈戏剧家称赞的戏曲艺术家,是一个地方戏曲重生的守护者,是一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常年在田野里唱歌给大家听的优秀演员,是一群年轻演员簇拥下的“校长妈妈”。本期《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邀请歌剧艺术家薛边静讲述她和蒲的故事,讲述她和身后的运城人的冷暖生活。
编辑
我从11岁开始学习演奏和表演。坐在马车里,听着“叮叮当当的钟声”,看着夜空中明亮的星星空,从一个地方冲到另一个地方去唱歌剧,这是一个从小就印在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场景。那时,我可能一直期待这一幕永远伴随着我。
现在,40多年过去了,我和我的山西蒲剧,真的在这个国家的路上,在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的路上,彼此相伴。
从农舍到“我们的家”
“所有的山都是共青团的‘羊’
2002年,我42岁时,奉命从云浦戏班调到运城文化艺术学校担任副校长。同年10月,我奉命成立运城市普歌剧青年实验团并担任团长。从那以后,青年实验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我们的事业之初,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集体训练:“带领群众看同样的东西,在城市和农村表演同样的东西,有更多的钱和更少的阵容,有同样的观众质量。”
集体训练没有集体场地、排练场地和基础设施。该怎么办?
在运城西郊城乡结合部租一个小农舍作为集体场地,把小庭院和田野作为训练场和排练场。根据村民的说法,它的意思是“所有共青团的羊都放在山里”。衣服、道具和窗帘呢?我从戏迷那里借了70万元,基本上和剧团相当。
当时,当我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全团有四五十个人想吃想喝,而我的贫困家庭迫使我“家里有三样东西,急着先来”——当时最紧迫的工作是排练、演戏和找舞台入口。戏剧家常说:“锣响,金子是两千。”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在尽可能远的地方表演,而且我们必须赶上紧张的比赛,所以我们不能忍受输掉一场表演。有时候,游戏真的很紧急,所以我把整个团分成三个小组,一个接一个地玩。所有的演员经常不卸妆就冲到“台口”,所以厨师把食物送到车上和舞台上。在最紧急的时候,一个人是一个蔬菜馒头,在路上的车上吃。
在临汾山区的一个游客小镇表演时,天气非常冷。演员的牙齿冻得格格作响,普通人在舞台下点起一个炉子来看这出戏。年轻的演员赵斌在表演时跑过去取暖,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军装在燃烧。为了增强大家对表演的信心,只要没有我的戏,我就会穿着我的军装站在舞台下面看表演。我想这可能是对演员们的一种激励,让他们内心温暖。
为了生存,我们每年都要表演到春节前夕。在30号和元旦回家后,我们开始在农村表演,直到6月初小麦收获时才回家换夏装。这样,在第一年,我们也借了一些钱,给了每个人一点工资和补贴,所以什么都没有剩下;第二年,为了不让每个人都牵着空的手回家过年,我叫师傅在我们租来的农舍里自己动手油条;到了第三年,除了收到波折,每个人还收到了一盒水果;第四年,我们加入了大米和油…
集团网站的结算一直等到集团成立后的第七年。在那之前,我们每年都租一个院子,租金变化越来越小,院子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看不到希望,已经退出;有些人受不了体制的约束,离开了这个团体。我经常鼓励大家说:“铁营里的士兵,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最后,在2009年,我们筹集资金建造了自己的家,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
你爱人民,人民也爱你
“山村母亲”从山窝窝走向全国
浦戏是地方戏,有其独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小组负责振兴一个戏剧流派。我经常对每个人说:“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晚餐剧和一个看家剧,还要有一个唱全国的剧和一个精品剧。”
青年团一年到头都在农村摸索,识别戏迷的脉搏,在不同的地方提供不同的戏曲编码“菜单”,从田野里获得编排新剧的灵感和素材。在团建的第三年,我们开始在农家乐编导话剧《山村之母》。煎饼师傅尚洪生对山村母亲情有独钟,读了不厌。他追着这出戏,一边看,一边卖煎饼。《山村母亲》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话剧。在北京演出之前,尚宏生和他的妻子连夜赶制了数百个煎饼,送到车站迎接演员。现在,经剧团同意,尚洪生师傅把他的煎饼注册为“村妈”牌煎饼。据他说,煎饼的价格已经从50美分涨到了1元钱,他通过卖煎饼建立了自己的新房子。
戏剧文化成长的沃土在基层,戏剧艺术的未来发展也在基层。只有扎根基层,依托基层,服务基层,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基层文艺团体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一条长期的道路。
2007年农历正月16日,我们代表团应邀在河津龙门广场演出《山村之母》。晚上,下着雨夹雪。组织者建议改日演出,密集的观众高喊:“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山村看妈妈!别怕雨雪,就这样玩吧!”这种情况触动了我们。演出开始时,观众在雨雪中观看。在演出的高潮,雨夹雪变成了雪,雪花一张开嘴就飘进了嘴里。舞台上有几盏灯爆炸了,但是表演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舞台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是热烈的,演员和观众是完美和谐的。效果出奇的好。冷风和大雨是这种情况,炎热的夏日阳光也是这种情况。2014年8月4日,运城的地面温度达到40多摄氏度,我们在农村的表演没有停止。在张汉忠盐湖区曲村站,一个舞台组和两个年轻演员因连续工作中暑晕倒。在夏县鹿庄表演时,一个村民带着他母亲的肖像看着山村的母亲。他说他母亲想在去世前看《山村母亲》,这成了他的心脏病。当他听说我们组在鲁庄演出时,他把母亲的肖像抱在怀里,含泪观看。
2014年2月,我们在闻喜县革命老区丁村演出。演前站的演员回电话说:“路不容易,所以不要演这出戏。”我在电话里对他说:“上世纪70年代,我跟随老师在三鹿县东沟村和西沟村演出。当马车上不了山路时,剧团就把戏服装在软袋里,分成小组上山,为几个家庭表演。山上没有电,剧团点燃煤气灯,而群众用灯笼点燃火把,驱车数十英里山路去剧院。到丁村的路已经不好了,还能比这更糟吗?”演员二话没说,赶紧安排车辆。
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校长之母”
河东土地培育新幼苗
这是一个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时代,也是戏剧艺术面临挑战的时代。在长期的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戏剧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一个地方戏剧流派的繁荣和发展,仅仅靠少数演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剧人,才能为一个剧团、一个地方、一个剧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如何培养大批戏剧新人?我的经验是,艺术教学要把教学和研究同实验、创作和表演、课堂和舞台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阵地战”上,即培养一批,就要收获一批;如果你收获了一批,你必须实现一批;要想获得一批,就必须在一个群体中生根发芽,形成一个能不断开创浦戏新局面的阵容。
在带领团委努力工作的同时,作为运城文化艺术学校的副校长,我在该校创办了“小梅花定向班”,严格招生,精心培养,解决演员之间不衔接的实际问题。2004年,第一批原本计划招收25-30名学生,但一次招收了90名学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迎新班的学生人数增加到100多人,最小的孩子只有9岁。
十多年来,在培育这些新的艺术幼苗时,我和我的老师们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车,餐桌,病床,床,等等...成了我教孩子艺术的教室,也可以说是“追教”和“赶教”。孩子们高兴地叫我“校长妈妈”。孩子们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实践,也要担心安全问题。学校专门配备了生活老师杨,他白天帮助孩子们在炉子上做饭,晚上和他们一起睡觉。即使是孩子也应该陪他们去厕所,以免他们不小心掉进学校的大厕所里。
我记得2004年8月的一天,一个带着襄汾口音的中年男子带着一男一女和两个孩子报名。这个男孩叫任帅,11岁;名叫任玲的女孩只有9岁。报名后,他们的父亲来找我说:“景校长,我妻子出了车祸,还欠了医疗费,所以她没钱送孩子上学。两个娃娃喜欢艺术,他们都交给你了,麻烦你了!”我问:“你们那里也有戏剧学校。你怎么会来运城?”孩子的父亲说:“我听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个孩子都交给你了。”我可以放心!”这些话让我心痛。这两个孩子真的很有竞争力,也很懂事。每次吃饭,两个宝宝只玩一个菜。我哥哥总是看着我姐姐先吃饭,当我姐姐吃饱了,她会把馒头泡在蔬菜汤里,吃几口。我格外照顾这两个孩子,因为我感到眼睛疼。后来,兄妹两人都获得了小梅花奖,现在他们已经成为这个团体的骨干演员。十年来,我们的“小梅花班”先后培育了38株“小梅花”。如今,他们已能独立演出20多部折子戏和许多长篇戏剧——满足和服务于大众需要的新一代浦戏正在兴起。
保持荣誉比获得荣誉更重要,值得荣誉比拥有荣誉更有意义。人们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雪边静)
(编辑:刘)
标题:艺术家景雪变:唱戏,在山的最深处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