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但他愿意去库区做“三峡”;他曾经是一个令人羡慕又可恨的公务员,但他打碎了“金饭碗”,变成了一条“泥腿”;他逃离了熙熙攘攘的城市,但找到了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诗意;对于他的事业,他有勇气和胆量放弃北京的两处房产来换取创业公司的现金流;为了梦想,他有毅力和毅力去忍受孤独和磨难,等待N年才能取得成果...
他是朱琳,重庆昆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和董事长。在他身上,作者探索了“老农民”和“新农民”融合在一起的另一种“农业情怀”,当然还有对梦想和事业交织在一起的自信和热情。
“北京牛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朱琳,生于20世纪60年代,199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林业部规划学院。他提前从事了造林验证工作,之后不久,他转而从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对于这项工作的调整,朱琳解释说:“搞林业的人不懂林业,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学习探索。”
四年过去了,他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他开发的三套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两套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另一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当时,中关村的一家公司挖角,开出了至少3000元的高薪,而他当时的月薪只有500元。
也许是因为这个小小的测试揭示了“麒麟才子”的形象。1994年,朱琳被推荐为林业部计划司公务员,从事宏观管理。然而,四年后,中国再次实施了由中央政府部门牵头的机构精简。此时,朱琳也面临着一个大的选择:要么留下来,要么继续深造,然后在放学后找一份新工作?经过慎重考虑,他通过了考试,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在清华大学攻读全日制mba,并学习商业管理。
再一次回想起过去两年的“重返熔炉”,朱琳仍然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因为当时mba的“含金量”很高,还因为“以前主要局限在林业系统,经过这两年的学习,知识开阔了,眼界开阔了”,实现了“跳出林业看林业”。在这两年里,他利用大学时光结识了当时各部委的年轻人才,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朋友圈”,为今天的创业预留了人脉。
清华大学毕业后,朱琳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到林业部(现已改为国家林业局),要么去林业部下属的集团公司?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出海”,并在一家鲜为人知的私人公司担任合伙人和企业顾问。他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温元开成为同事。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为十多家上市公司或准备上市的公司提供了战略规划和管理改进,并得到了这些牛老板的认可。”朱琳认为,这一时期是清华“镀金”后,他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时期之一。2006年,一家公司的老板邀请他去河北省廊坊市“摆摊”,从事房地产行业三年。
"毕业后的20年里,我基本上做了各种时尚的职业."回过头来看,朱琳善良而简单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标志性的微笑,并流露出一种难以察觉的自信和英雄气概。这让作者想起了他在大学里讲的一个“轶事”:为了完成一篇论文,他带着20元四处做研究。也许,这种牛的“野性”和“躁动”是天生的。
(编辑:刘琼)
标题:朱琳:从“北京牛人”到“三峡农民”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