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毅(照片由我提供)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双创新”浪潮不断重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创业已经成为一个高频的热门词汇。有这样一群具有先进意识的创造者,他们以成功的数字脱颖而出,李俊毅就是其中之一。偶然的关注、扎实的研究和无限的情怀,在中国稻米产业竖起了新的旗帜。“这是一场‘革命’,我要赢得一场‘胜利’!从“吃饱”到“吃好”是对抗的更高要求。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一个全国性的米缸。”李俊毅说。

北大博士变身“农夫” 打造国民“健康米缸”

加入稻米产业,成为“农民”

2009年,李俊毅开始了他的博士研究生涯,同时他也面临着论文的选题。当时,“毒米”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事件的出现使李俊毅意识到中国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作为行政管理公共经济学的博士生,李俊毅确定了选题方向——中国食品安全法规的理论研究。以“毒米”事件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大米工业中的许多混乱,例如在精制白米中添加添加剂,

北大博士变身“农夫” 打造国民“健康米缸”

李俊毅深入大米行业寻找问题,但也发现了商机。首先,大米产品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接近1万亿元,这个市场空的空间足够大。对于消费者来说,大米是生活的必需品,是一种刚性需求,具有很强的重复购买能力。当时,米业很分散,也不是特别喧闹,这也为李俊毅开创自己的事业和推出自己的品牌提供了机会。“大米是标准化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与蔬菜和水果不同,大米受运输和储存条件的影响较小,在中国更容易复制。对于以大米为基础的创业来说,这些都是非常令人信服的优势。同时,这个市场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老米和掺假大米,但是普通人可能买不到完全新鲜、安全和健康的大米产品。我想,如果我能提供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并避免这些弊端,这对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件好事!”谈到创业的初始阶段,李俊毅印象非常深刻。“我从一个‘意外’事件开始真正了解稻米产业,然后通过无数的调查和研究在这个产业中进行创新性的挖掘和开采。通过对市场群体的调查发现,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并有强烈的意愿去享受更高质量和健康的饮食摄入,从而提升大米的消费。在传统糯米无法解决这种消费升级需求的时候,打造新的大米销售模式将带来新的机遇。”

北大博士变身“农夫” 打造国民“健康米缸”

2010年8月,李俊毅和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先农氏”。公司成立后,他和他的团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研究和整理商业模式。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2012年,他们终于建立了目前的碾米商业模式,这是对传统粳稻销售的颠覆性升级。

北大博士变身“农夫” 打造国民“健康米缸”


编者:刘琼

标题:北大博士变身“农夫” 打造国民“健康米缸”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