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规模绿色养殖,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稳定生猪生产的措施。据估计,到今年年底,全省生猪存栏量将增加60多万头,两年内将养猪540万头。生猪年供应量将恢复到1400万头,70%的猪肉将在该省供应。
请问楼上的猪
“废水几乎可以零直排”
溧水市莲都区李信祥黄陵上村益新畜牧所所长陈晓萍最近从上海购买了550多头优质种猪,并对其进行了检疫和消毒。九月初,所有的猪都搬进了它们的新家。他特意记录了一圈朋友的话:祝你节日快乐。
为了迎接这批种猪,陈晓萍忙了将近半年,投资1000多万元把原来的湖阳农场改造成了养猪厂。“这些种猪是未来产能的引擎”。
陈晓萍表示,数千万元的投资主要用于环保设施和防疫设施的升级。在这个新装修的养猪场,记者看到猪圈被分成两层,中间有一个网格状的地板。上层是猪的生活区,而下层覆盖着锯末和其他填料。填料中有发酵菌种。猪粪落在垫料上后,用搅拌机定期搅拌,发酵后直接成为有机肥。“废水几乎可以实现零排放”。
这种“让猪上楼”的养殖模式,科学命名为“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是陈晓萍在2015年探索研究的。那一年,当浙江的水环境改善得到全面推进时,许多分散的污水处理厂被关闭和拆除。
环保能力几乎决定了农场的生死。陈晓萍从一个农业专家变成了一个环境保护学者,经常在各地学习和考察。“最早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达不到排放标准。”陈晓萍说,在县里的帮助下,他尝试了这种新方法,解决了难题。
如今,宜欣畜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过去的两年里,其存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当地知名的畜牧业企业。参观完农场后,美国一家著名畜牧业企业的负责人大吃一惊,并立即提出与陈晓萍合作的意向。
在最后一轮整治中,只有莲都被关闭的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基本上没有环保设施,排得笔直的猪粪甚至堵塞了河道;防疫措施不规范。莲都区农业局局长叶说:“新增加的养殖量是一个大规模的养殖,有完善的环保设施。”
环保不应该放松,防疫应该加强,这是浙江各地在增加新农场时的普遍态度。一个新建的达标万头养猪场的容量相当于数百个分散的养猪场,但其污染处理能力和防疫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猪的增加不是分散的污水处理厂的回归,而是探索和建立科技含量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生猪养殖模式。”浙江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育新时尚
生猪养殖不再是传统的低门槛养殖模式
“强调生态保护并不意味着浙江不需要养猪,而是根据生态容量合理安排养殖。”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全面建设了所谓的“无猪县”和“无猪镇”,不符合畜牧业环境整治的初衷,不利于保障民生。
“闻闻有没有味道。”在义乌市伊亭镇的一片田野里,四栋六层的建筑矗立在其中,附近有两个五米高的银罐。记者站在围栏外,深呼吸了两次,没有闻到任何异味。
“这个罐子是猪的尿液处理罐,楼里住着一万多只种猪。”义乌华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傅开云自豪地说,这个占地数百亩的农场只有20多名经理。
与莲都宜欣不同,这个“复合”养猪场规模更大,数字化程度更高。饲料喂养和粪便处理基本上放在流水线上,还有各种物理指标的电子数据记录,如猪的食物摄入量和体温。"大数据可以帮助筛选出质量最好的种猪."傅开云说道。
这个养猪场达4亿元,生猪产量可达30万头。在人口稠密的义乌,很难想象有这么多的养猪场。
“废气经处理后基本无味;废水经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零排放。”公司总裁朱翊钧计算了这个养猪场的建设成本。土地占40%,养殖设备和环保设施各占30%。"资本投资不亚于建造一家星级酒店。"
现在在浙江,生猪养殖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低门槛养殖模式,而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华通今年将在中国建设10多个养猪场,每个养猪场的平均投资约为4亿元。预计两年后投产,年产量将超过10万台。”朱建军说。
据了解,浙江省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通过增加生猪饲养量来保证生猪供应。从全省来看,标准化、绿化、循环利用、规模化、数字化和基地化已成为未来的趋势,也是保障生猪供应的优势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记者朱志祥严立阳通讯员史利伟徐亚文)
编辑:张静文
标题:在浙江 生猪可以这样养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