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婺源县作为我省唯一的代表,被评为第二批“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国家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县实践了新的发展观,走出了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道路。
一种是产生“治山治水”,变“种田”为“种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到也借不到的财富。婺源利用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变“种植农田”为“种植风景”,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如黄菊、有机茶、铁皮石斛、高山油茶、中草药等。
婺源大开“花”,开发油菜籽种植面积12万亩,观花高峰期接待游客537.5万人次,综合收入39亿元;黄菊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壮大“一叶”,发展茶园面积19.2万亩,婺源绿茶价值达17.34亿元;有机绿茶连续20多年占据欧盟市场出口的一半,茶叶产业年产值超过37亿元。打造美丽的“一片土地”,创建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2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完成20个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创建松峰翠现代农业休闲园等一批农业休闲体验项目。
第二部作品《保山水保》由“工业园”改为“生态园”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产业并不矛盾。婺源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工业发展道路,实施“以工业为中心,与园区决战”的战略。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72平方公里,140多家企业入园,1.3万多人得到安置和就业。
该县对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关闭了200多家木材和竹材加工企业,减少了近100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每年减少砍伐树木5万立方米。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智能制造、服装家纺、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惠州三雕、卫龙砚台、嘉璐纸伞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年销售额达4亿元。此外,根据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突出婺源生态和徽州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生态旅游工业园区,促进工业旅游发展。
第三产业已经从“全球旅游”转变为“全面小康”
为了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婺源实施了“发展全球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战略,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树立了国家示范和标杆。
“生态+景区”,全县森林旅游面积达96700公顷。依托生态,开发了1个国家5a级和13个国家4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首位,接待游客数量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生态+风格”每年举办40多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间接带动了100多万游客。每年,来自300多所艺术院校的10多万名写生队伍和50多万名摄影师来到婺源进行创作。“生态+产业”促进扶贫。全县有8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25万多人间接受益,占全县总人口的70%。依托生态旅游,1500多户人家脱贫,黄陵古村落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婺源县委书记兀术表示,他将做好“生态+”和“+生态”工作,为探索“婺源计划”做出不懈努力,为“婺源动力”做出贡献,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记者秦始皇卢福来)
编辑:计然
标题:从生态佳迈向“生态+”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