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7字,读完约4分钟
“当小麦在春分起床时,农业应该紧随其后”。目前,北方大部分冬小麦区开始返青和拔节期,而西南小麦区进入抽穗开花期。从南到北,绿色生产已经成为今年春耕的主题。
共享农机“噪音”春耕
春耕是农业机械作业的主战场,2200万台各种农业机械正在奏响春耕的序幕。“从天畴看,全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农业机械化正在全面、优质、高效升级。”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农业机械和工具,为小农服务。今年以来,“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耕作”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层出不穷。各地创新探索农机互助和设备共享,提高农机使用效率。更令人欣慰的是,机械化服务正从传统农业扩展到植保、干燥和秸秆处理的全过程,从粮食作物扩展到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生产。
——组织运营,做好“田保姆”。目前,中国有210多万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首批30个县将在全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试点。一批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有望发展成为共享机器和工具的生产联合体。
——改善农业机械工作条件,实现良种、好方法、好机遇、好土地的“四配套”。去年,中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粮食、油、糖、果蔬菌等15种重要农作物的联合研究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
随着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好机会”也与时俱进。今年,中央政府计划安排180亿元补贴资金,突出绿色导向和需求导向,弥补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秸秆处理等机械设备以及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急需的新型农业机械产品。
一喷三防“绿色”春耕
“小麦怕三月干旱,四月寒冷。”农业技术专家提醒,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加强田间管理是夏粮丰收的关键。今年,中央政府拨出8亿元防治病虫害资金,突出小麦和水稻主产区,重点支持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遏制病虫害爆发。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农情调度,目前冬小麦和油菜的育苗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生长不平衡、气候不确定等问题。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苗木制定政策。通过有针对性的肥水控制措施,每个大麦区都促进了幼苗条件的转化和升级。南方油菜产区抓住机遇,搞好清沟和土壤水分管理,促进稳定增长。
狠抓病虫害防治,实现以虫攻食的目标。随着天气变暖,害虫和疾病可能会传播得更快。各产粮区推进统一控制和绿色防控。在安徽,加强监测,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湖北省“稻虾共作”和“稻鱼共作”面积继续扩大,今年绿色防控面积达到3000万亩。
春耕期间,也是化肥、种子和其他农业原料销售的旺季。去年,农业和农村部门为农民挽回了1.2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日前,各地开展了新一轮农资专项打假行动,严格限制高残留、高污染农产品重复注册。
三减三增“惠”春耕
布谷苍蝇,锄头和袋子,以及“淋浴”的政策及时滋润田地,从而有利于绿色生产。
“三减”——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推进节水农业,有效促进农业投入的减量化和增效。去年,绿色发展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化肥和农药用量均实现负增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同时,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开展农业肥料和药物节约行动,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的负增长。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佑全介绍说,今年,水果、蔬菜、茶叶“以有机肥代化肥”试点扩大到175个县,以绿色防控代替化学防治的试点继续进行,巩固了化肥和农药的“负增长”效应,使“四田”更加绿化。
“三增”——扩大休耕轮作试点,推进旱作农业,增加大豆、油料和优质牧草产量。优化种植结构,让土地喘口气。近三年来,中国玉米去库存超出预期,玉米“镰刀弯”等非优势领域结构调整基本到位。
在此基础上,深化和完善了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陈佑全表示,今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绿色、优质、高效行动。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生产;实施大豆振兴规划,完善对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政策,扩大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面积;扩大农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
看,绿色生产正在广阔的领域中传播,希望的领域是有希望的!(记者余经纬)
《人民日报》(2019年3月29日,第18版)
编辑:计然
标题:智能化绿色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