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5字,读完约4分钟

40年来,中国不断推进和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森林面积33亿亩,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96%。30年来,在面积和数量上实现了“双增长”,其中人工林的扩张最为明显,达到11亿亩,居世界第一位,并成为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发展人工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发展人工林是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净化きだよ气体和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它是维护和确保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为了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40年来,中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等一系列造林工程。,初步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显著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扭转土地流失和荒漠化。中国实现了从“沙变人退”到“绿变沙”的历史性转变,7000多万退化土地上的居民脱贫,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据初步统计,20年来,仅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创造了1亿元的巨大生态价值,远远高于投资。然而,总的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缺乏森林和绿色的国家。过去30年,尽管森林资源持续“双增长”,但森林覆盖率仍远低于30.7%的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分布不均的缺点依然存在,森林生态系统脆弱的功能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生态产品短缺仍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中国的绿化工程在仁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其次,发展人工林是保证木材安全供应的需要。近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木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国有天然林地区已经完全实现了全面禁止采伐,木材供应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将日益尖锐。未来,木材供应将不可避免地从天然林转向人工林,人工林在木材供应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因此,发展人工林,特别是速生丰产林,建立国家储备林基地,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此外,发展人工林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十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于2007年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发表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产业和技术措施,其中增加森林碳汇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撰写的研究报告,发现世界上植树造林的潜力很大。该研究的高级编辑汤姆·克劳瑟说:“我们都知道森林恢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但是我们对其可能的影响还没有科学的认识。”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森林恢复是目前最好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它可能会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25%,达到近一个世纪前的水平。”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份卫星数据报告,报告发现,在过去20年里,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全球绿色面积净增长的贡献有四分之一直接来自中国的造林项目,这实际上回答并证实了中国造林项目在过去20年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贡献(边肖:中国林业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张建国)

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编辑:张静文

标题:构建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