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12月15日,首届中国小生产区建设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小生产区、大区域、新模式、新动力”。该论坛由中国质量里程推广协会主办,由小生产区认定委员会承办。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全国人大环境委员会委员浦长城,原国家质检总局质量英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可、检验、检验和管理司副巡视员赵宗波,原国务院参事、著名质量专家郎,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代表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詹其碧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240多名地方政府、农业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检测检测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代表出席了论坛。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与会专家就“中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面临的挑战”、“小生产区模式在中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安全、农村振兴和扶贫中的意义和作用”、“小生产区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蒲长城肯定了小生产区模式的创新,阐述了生态与质量的关系,指出要从“生态价值观”和“精细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努力做好小生产区工作,并指出“绿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和价值衡量标准。他指出,运用生态价值观,指导产品质量建设,用工匠精神创造高质量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也是生产者提升产品价值、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刘向代表们介绍了小生产区建设和产品识别的情况,指出小生产区模式是对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质量和特色风格”上的进一步细分。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以“风土人情”、“自然、文化、生态”为核心理念,“安全决定生产体系,质量决定产量”的小生产区建设模式,为优质农产品及其食品差异化特色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参照坐标,形成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实现多品牌共生、共同繁荣的农产品发展新范式;它不仅有利于绿色生态和品牌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小生产区农村农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农村服务形式,为挖掘和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促进了农村和休闲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振兴和扶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赵宗波向代表们介绍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指示和措施,肯定了小产地论坛,希望通过小产地建设促进农产品和食品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质量品牌的提升,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作为小生产区建设和产品标识体系建设的咨询专家之一,郎郑智从质量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指出,应加快完善和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标准。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代表高从“小生产区与大农业生产区的关系”的角度,肯定了小生产区的新视野、新思路、新模式,指出当前我国对安全、绿色、优质、高效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加强对生产区和种植生产流程的认证,通过“好品种、好土壤、好水”的农业生产流程,实现优质农产品的目标。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座谈会上,小生产区认定委员会还组织推荐了鲁花集团公司、甘肃民勤县开威肉羊工业公司、吉林嘉义实业有限公司等一些具有典型特色、小生产区类型和风格不同、愿意开展小生产建设和产品认定的地区、企业和合作社,作为“中国第一批小生产区产品试验示范基地”。目的是开展小生产区建设和产品识别的实践,总结小生产区的模式和经验。不断完善小产区建设和产品识别体系,准确把握工作方向,探索推进高端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振兴和小产区扶贫的有效途径。鲁花集团代表小生产区建设实验示范基地宣读了《因地制宜——小生产区建设宣言》。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在论坛上,吉林省玉树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民勤县人民政府、鲁花企业集团、海尔集团古德乐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莱茵科技集团的代表代表地方政府、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及小生产区技术服务企业与小生产区认证委员会签订了小生产区建设及服务协议,以促进小生产区建设。 小规模生产区的产品营销和技术检验服务,共同构建小规模生产区的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 (徐光展图/文字)

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编者:纪爱玲

标题:向风土致敬——首届中国小产区建设发展论坛举办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