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0字,读完约3分钟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挖掘内生动力
曾几何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古村落消失了,许多老房子被拆除了,这让那些记得乡愁的人后悔不已。日前,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批公布了44个市级传统村落,反映出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制度化。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遗产。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努力保护传统村落,但由于债务较多,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为了避免建设性破坏,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基本政策没有覆盖传统村庄,传统村庄缺乏特殊的扶持政策,导致大多数传统村庄基础设施不足,村民生活条件差。与此同时,对村庄的合作开发和村民自我修缮房屋的需求很大,这使得保护更加困难。
居住在传统村庄的村民也有权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对于传统村落,我们应该注重恢复和振兴,加强保护,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因此,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现有设施功能最大化的前提下,逐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基本条件,改善人居环境,传承传统文物。
多年前,一批专家学者发表《西塘宣言》保护传统村落,呼吁保护传统村落。自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个部门开始保护传统村落。五年来,大多数传统村落被列为保护对象,中央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前四批3155个村庄中的每一个都获得了300万元,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保护文化遗产。
然而,中国有3000多个传统村落,大多数传统村落很难获得300万元的财政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制化,明确政府和村民在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格局中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建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区,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示范工作。
为了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一些乡村规划师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应遵循“古为今用,外食内住”的设计原则。村庄环境不应改变,房屋外观不应改变,房屋内部质量应改善。“外出就餐”是为了保持村落的传统环境特色,为生态旅游、医疗保健和养老奠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住在里面”是为了改善住宅的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农民对更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建设千差万别,历史村落也各具特色。传统的村庄保护应该避免千年村庄。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展示性和可识别性,特别是要突出其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动态保护机制,使其具有可持续性。总之,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依赖于财政支持,有必要探索内生动力,创造有价值、有灵魂的美丽乡村。(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乔
标题:保护传统村落 需挖掘内生动力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