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6字,读完约4分钟

电影《恶魔猫传》截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9日-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这有助于国内外电影制作公司不断制作优秀电影,另一方面,中国看电影的人数不断增加,审美升级,口味多样化。与此同时,全国电影呈现出一个喜人的现象,即电影声誉带动票房,“内容为王”已成为市场的铁律。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好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

观众不再迷信ip效应和明星阵容,前两年流行的影迷电影也不再美丽。

元旦期间,上映了10多部新电影,包括《芳华》、《妖猫传》、《前身3:齐飞的告别前身》、《无忧杂货店》等,该片的ip很大,重点放在小块鲜肉上,但尚未被认可,同时还有《道学魔法》和《机器之血》等,一般都有演出。回顾这一时期的票房表现,可以发现中国电影观众(600977,咨询股)不再迷恋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大知识产权等宣传噱头,而是越来越注重电影的口碑和质量。即使没有大明星,情节优秀的电影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应有的尊重。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只要内容足够好,一些观众愿意充当“自来水”。据报道,泰国电影《天才枪手》(Genius Gunner)的国内发行商从备案到放映前宣传只剩下一周左右的时间,后期的口碑发酵取决于观众的自发宣传和推荐。这部电影聚焦于“作弊”,这是一个普通人不敢涉足的禁忌点,它混合了动作片、间谍片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元素。凭借紧凑的节奏和悬念的风格,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影院的票房达到了2.68亿,豆瓣的网民数量超过20万,得分为8.2分。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事实上,电影市场精品战略在国外也非常成功。根据专业票房统计网站美国票房网的数据,去年只发行了八部新电影的迪士尼公司占据了北美总票房的21.2%,并继续引领北美年度票房。华纳兄弟去年发行了20部新电影,占北美总票房的19.1%。排名第三的环球影业去年的份额约为14%,发行了16部新电影。20世纪福克斯和索尼影业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约占11.9%和8.8%。据报道,迪士尼的精品战略继续取得成功,八部新上映的电影占据了年度票房收入前五名的三个席位。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中国观众的审美升级兴趣多元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已经饱和。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电影院的重点建设区域,由此培养了一批“小城镇青年”。与家庭影院相比,他们更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他们的电影往往是国产喜剧而不是好莱坞大片。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11月20日下午6点57分,2017年中国电影的票房达到创纪录的500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262亿元,占52.4%,进口电影票房238亿元,占47.6%。民族电影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中国观众的审美升级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始于2014年的《利用虎山》,2015年的《狼斗士》投石问路,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赢得了票房双赢,2017年的《狼斗士2》引爆了电影市场。《狼斗士2》突破了50亿元的票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的最新冠军,并跻身全球票房排行榜前十名,这也是今年唯一一部进入榜单的亚洲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去年,国内许多文艺电影和纪录片也以更加"高调"的姿态进入了广大观众的视野,并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两部记录片《任刚·岐伯》和《二十二岁》,在上映期间一度成为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这一数字超过了1000万,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传统市场的30亿。”当《冈仁波切》的票房突破1000万元时,导演关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另一方面,《22小时》依靠社交媒体的在线口碑传播,电影编排率从第一天的1.5%一路攀升至10%,最终票房累计超过1.7亿元,创造了国内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影评人苏七七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观影群体,因此即使是少数“粉丝”也是相当可观的,这部分观众会对艺术电影和高质量的非好莱坞电影感兴趣。

标题:中国电影市场:口碑拉动票房 “内容为王”成铁律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