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省广山县考察扶贫成效时,专门视察了当地的司马光油茶园。有那么一会儿,这张“总书记看油茶”的照片立刻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回忆起总书记在自己的油茶园里的调查,陈士发仍然很兴奋。“我的余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种植油茶,让更多的老区人过上好日子。”他说。

“不同”的油茶

总书记看到的油茶有名字吗?

是的,油茶有一个名字。

“长林53号”!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姚小华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油茶的“与众不同”。

“冠松、枝粗、叶大、果实呈葫芦形是‘长林53号’的典型特征。”姚小华说,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性栽培试验,仍有两个油茶品种主要在广山推广。其中,“长林4号”树冠圆头,枝叶茂密,果实呈橄榄形,果尖钝;长林18号的树冠虽然也是圆头的,但枝叶一般都是中等密度的,果实又红又圆。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虽然树冠和形状的差异也会影响油茶的结实率,但选择在广山种植‘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姚小华说,授粉应被视为以及油茶幼苗的生长,这是高产的前提。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广山属于北方生产区,那里气温低,低温来得早。与其他系列相比,“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开花期早,是抗寒栽培的良好材料,因此该系列品种当时被作为试验材料。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推广,结果也证实了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姚小华说。

油茶好坏,良种是关键。

在我国油茶品种选育研究中,“长林”系列引进较晚,但与其他品种相比,“长林”系列具有综合产量高的特点,表现在果实产量大、含油率高、果皮薄等优良性状上。此外,“长林”系列还具有较高的抗病特性,在雨热同季的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自“长林”系列品种研发以来,姚小华团队开始对该品种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提出了大面积的优良品种,并对高产、稳产、抗病等指标进行了排序,淘汰了不良品种,使生产上使用的良种得以升级。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在2018年全国产量测算中,安徽潜山‘长林’种子样本产量达到1100多公斤,为全国最高产量水平。”姚小华说。

科技让油茶“火”了起来

光山油茶产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十多年前,全国掀起了油茶产业的热潮,各地纷纷推出油茶,广山也不例外。《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立即下发。

然而,由于缺乏油茶良种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2007年和2008年广山油茶产业计划均告失败。

为了寻求油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广山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姚小华油茶研究团队,希望科技能为广山油茶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当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接种和引进程序,从幼苗开始试验,将需要7-8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试验结果。这与广山公布的生产计划不一致,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姚小华回忆道。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姚小华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利用大树试验获取参考,并开展小树苗试验跟进。采用10个品种的1000棵树进行移植试验。

很快就有了结果,几个品种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为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此外,姚小华初步确定“长林53号”、“长林4号”和“长林18号”为广山油茶的主要栽培组合,用于建设早期试验示范林。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经过品种测试,我们已经实现了高产和稳产。在广山,它是一个数千英亩的示范基地。7-8年间,水果产量达750多公斤,亩产值达3000多元。”姚小华说。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广山县由于种植管理方便,效益好,适应当地大规模发展,从零星种植油茶发展成为拥有数万亩高产示范林的油茶主产区,成为中国北方油茶生产示范区。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一亩油茶有一百磅油,它也是一个妻子和盖楼。”广山县怀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创建人陈士发,是10年前组织企业家到浙江杭州学习的广山县人。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超过20万亩,覆盖了6个乡镇41个村民的司马光油茶茶园,带动了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了2000多名周边人员就业。(记者马爱萍)

“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编者:林

标题:“长林53号”油茶 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