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6字,读完约5分钟

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重要力量。消费金融在刺激消费潜力和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方面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消费金融迎来了好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流通发展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促进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家电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消费金融市场整体发展非常成熟,主体多元化、分工细化、层次立体化。”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此前,由清华大学金融技术研究所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和白蓉产业研究中心联合撰写出版的《消费金融产业洞察报告》预测,到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目前,中国消费金融业的主要参与者是银行、分期付款购买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与许多商家的广泛合作,开发了独特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自2009年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开展消费金融试点以来,2010年首批四家注册消费金融公司(尹蓓、金城、中行、吉索)相继成立,经过两次扩张,注册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现已增至24家。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将进一步放开。《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鼓励合格的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补充流动性;大力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据统计,目前有1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5家获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从盈利能力来看,由于居民消费的加速和优惠政策,专业消费金融机构在规模和利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业绩基础较差的消费金融公司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然而,获得许可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成长的阵痛,行业差异显著。对于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场景、风险控制和客户获取能力的竞争仍在继续。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尽管获得许可的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实现了盈利,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能够适应互联网运营模式,实现技术驱动发展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有限。大多数公司都受到难以获得客户、难以控制风险和单一产品定价的困扰。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仍需提高。”薛洪言说。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截至8月27日,共有11家注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显示,10家公司实现了盈利,仅尹畅58年的消费者财务损失就达4300万元。四家公司的净利润均超过1亿元,其中,兆联消费金融为7.1亿元,兴业消费金融为4.42亿元,即时消费金融为3.01亿元,中国邮政消费金融为1.39亿元,其他六家公司的利润在1000万元之间。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控股股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银行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7家属于银行部门,包括4家全国性银行,即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当地有13家银行,即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其他六家银行的控股股东分别属于信托部门、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不仅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薛洪言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商业银行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策略。大银行坚持消费贷款的优质客户基础地位,通过信用卡拓展用户边界,实现用户下沉;中小银行以贷款援助为桥梁,利用互联网平台流量和风险控制实现规模快速增长。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除了高利润率和低利润率之外,行业差异还表明,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合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以来,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和监管政策出台,“合规”成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生命线。鉴于特许消费金融公司存在挪用贷款资金、贷前调查未尽职、信贷管理不审慎、贷款收费、违反《信用信息产业管理条例》等行业混乱现象,监管部门受到了沉重打击。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经过一年多的行业整顿和淘汰,高风险平台已退出市场,校园贷款已被禁止,消费金融已逐渐成为“虚拟到现实”。回报推动了消费增长的正确轨道。然而,暴力征收、变相征收利息、恶意扣款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薛洪言认为可以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共享反欺诈数据、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等。,同时打击非法活动,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行业竞争环境。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此外,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上半年居民杠杆率上升了2.1个百分点,短期消费贷款被认为是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然而,报告也指出,虽然网络金融的出现提高了部分居民的负债水平,但规模有限,且大多属于居民部门内部的债权债务关系,不会带来太大的财务风险。对此,薛洪言还表示,居民杠杆率总体水平在可控范围内,但应注意特定群体尤其是90后群体杠杆率的快速上升。这一客户群体收入低、负债高、杠杆率过高、资金链紧张,已成为消费金融业稳健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以规避较大风险。

标题:消费金融再获政策青睐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