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最近获得通过,将于明年5月1日实施。《条例》规定,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经劝阻拒不改正、多次违法的个人将被处以罚款;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和运输,混装混运应受到严惩。此外,不得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或勺子。(12月10日,中国经济网)
公众舆论已经就垃圾的分类、运送和装运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条例中引起关注的是在国外销售活动中对一次性餐具的限制。目前,网上订餐已经成为公众的普遍习惯,这项规定的出台势必会影响“外卖人”的视线。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并不禁止使用一次性包装午餐盒外卖。这是因为,如果连包装好的饭盒都不能用,外卖企业就很难给顾客送餐。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充分吸收了这一反馈意见,并将其反映在《条例》的修订中。
如果我们不盲目地做一刀切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就可以看到《条例》起草者的诚意。但是,尽管一次性餐具的限制范围已经缩小,只有“一次性筷子、叉子和勺子不得自愿提供”,这一规定在实施口岸的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不主动提供”的另一面是商家可以被动提供。也就是说,如果顾客主动要求,商家可以正常提供。目前,环境保护的氛围仍然需要培养和扩大。订购和取出一次性餐具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消费习惯。这意味着“不主动提供”的要求可能是客户“主动要求”的。
这并不是说这些规定是错误的。虽然一次性餐具不环保,但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合法的。粗暴和强制性的禁止会导致法律依据的缺失。设定“非自愿要约”的软限制无疑是一个更为恰当的选择,可以尽可能避免这种争议。此外,尽管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条例》作为一项法律工具,符合数百万人的生产和生活。它重视一次性餐具并对其施加力,能广泛传达环保理念。
不应忽视《条例》的价值。然而,如果我们想进一步取得实际成果,恐怕我们必须拓宽我们的治理视野。向市场寻求帮助是一种可选策略。
一次性餐具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它的价格非常低,除了“一次性”的方便之外。作为替代品,环保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也出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长期以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没有成为企业和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加大了“限制”的力度,甚至升级为“禁止”的范畴。然而,从本质上讲,它们并没有有效地转移市场需求。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个人和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逃避监管,甚至转向“地下市场”进行交易。
今年年初,海南宣布将逐步全面禁止各类塑料制品,包括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但海南也提出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促进当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海南还打算出台相关的鼓励或补贴政策。可以想象,当环保产业大大发展的时候,可降解塑料产品在大规模生产中会更加便宜,进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只有当环保市场扩大时,一次性餐具才会退出。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有效疏导被抑制的需求。污染环境的传统塑料产品和受到批评的一次性餐具将逐渐被取代,然后被收回。(张羽)
编者:林
标题:做大环保市场一次性餐具才会退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html